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周宣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大明:偷看日记后,老朱坐不住了朱元璋周宣全文+番茄》,由网络作家“朱元璋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“这位大人,如今天气还没寒冷到能结冰的地步,没有冰块啊,即便是冬日,金陵也不会结冰,只有富户家里的冰窖里才有啊。”太子的随从们怕死,但周宣给他们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只能跪倒一片。“对啊,南方的冬天不结冰。”周宣救人心切,差点把这茬给忘了。“你们马上快马沿官道寻找,只有硝石就买,越多越好,快去!”随从们立刻起身上马狂奔,硝石是制造火药的材料,同时也是一味药材,倒是不难找到。“太子本来就在高烧,还捂这么多作甚,把被子去掉,衣服解开。”对于周宣的指令,众人极为不解,在他们的认知中,发烧了就要用被子盖好发汗才对,再次受凉的话,怕是会更加严重。可人家有陛下的腰牌,等于万岁亲临,周宣说出来的话,和圣旨差不多,也就听他的话了。很快,盖在朱标身上...
《大明:偷看日记后,老朱坐不住了朱元璋周宣全文+番茄》精彩片段
“这位大人,如今天气还没寒冷到能结冰的地步,没有冰块啊,即便是冬日,金陵也不会结冰,只有富户家里的冰窖里才有啊。”
太子的随从们怕死,但周宣给他们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只能跪倒一片。
“对啊,南方的冬天不结冰。”
周宣救人心切,差点把这茬给忘了。
“你们马上快马沿官道寻找,只有硝石就买,越多越好,快去!”
随从们立刻起身上马狂奔,硝石是制造火药的材料,同时也是一味药材,倒是不难找到。
“太子本来就在高烧,还捂这么多作甚,把被子去掉,衣服解开。”
对于周宣的指令,众人极为不解,在他们的认知中,发烧了就要用被子盖好发汗才对,再次受凉的话,怕是会更加严重。
可人家有陛下的腰牌,等于万岁亲临,周宣说出来的话,和圣旨差不多,也就听他的话了。
很快,盖在朱标身上的被子拿走了,衣襟解开后,周宣注意到他的胸口皮肤也是殷红色。
“师父,看得出太子殿下得了什么病症吗?”
二虎极为关切的上前询问。
“八戒,不是,二虎啊,为师不是神仙,哪有一眼就能断出太子得什么病的,目前只能对症下药,先退烧再说。”
“退烧和找冰块有什么关系,我不理解。”
“不理解就对了,以你的智慧,为师很难和你解释清楚,你话这么多,证明精力很旺盛,那么就由你去寻找水源,记住,要干净的泉水,再找两个盆来。”
打发走好奇宝宝一样的二虎,周宣开始皱眉思索,朱标到底得了什么病?
“咳咳咳!”
朱标忽然剧烈的咳嗽起来,随从连忙用手帕擦拭,却看到咳出来的竟然有血。
“我去,不会是肺结核吧?”
周宣从朱标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状态,做出初步判断,大概率得了肺结核,也就是肺痨。
“你们几个,暂时不要靠近太子,太子很有可能得了肺痨。”
此言一出,那些随从当时就惊恐起来,他们倒是不担心太子把肺痨传染给自己,而是在这个时代,肺痨就是绝症,根本无药可治。
民间是有治疗肺痨的偏方,用人血馒头作为药引,周宣自然知道这是扯淡,如果太子真的感染肺痨,唯一的救治方法就是抗生素。
上一世的时候,周宣稍微了解过抗生素的生产方法,虽然纯度不高,在眼下全民没有抗体的情况下,效果应该也会不错。
“大人,硝石买回来了!”
这时,出去寻找硝石的随从回来了,一共买了两大口袋,足足有好几百斤。
二虎也回来了,带着两个铜盆以及好几个水囊的泉水。
“大人,您要硝石做什么啊,太子的病症好像不是硝石能治的。”
随从将硝石从马上卸下来,好奇的问道。
“硝石不能治病,但是可以制冰。”
周宣说着,将两个铜盆都放满水后叠放在一起,然后抓起一把硝石丢在了下面的铜盆里。
片刻之后,硝石和水发生了激烈的反应,在众人的注视下,竟然冒起了阵阵寒气。
“这,这就是传说中的点水成冰吗,仙术,仙术啊!”
明朝人哪里懂数理化,当他们看到水蒸气开始凝结,上面铜盆里的水,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结出冰碴时,纷纷惊呼起来。
二虎的眼神里满是怀疑,他这个师父处处都体现出神奇,从一开始的日记,到后来对天下大势的洞悉,极为有效的锻体之术,现在又露了一手点水成冰,说他不是神仙,谁信?
虽说已不再是锦衣卫指挥使,他还是想把这惊人的发现汇报给朱元璋,像周宣这样的惊世奇才,一定要让陛下重视。
周正不断往水里加入硝石,硝石遇水反应吸收热量,就可以制造出低温,达到零度以下,上面铜盆里的水就凝结成冰了。
“快,用冰块给太子殿下擦拭身体。”
周宣话音刚落,被二虎揍成猪头的太医扶着车辕,艰难的开口道:“不可不可,太子殿下高热,不可受寒啊!”
“二虎,你怎么搞的,不是让你打得他不能说话吗,怎么又开口了,去,把他打到连他娘都不认识为止!”
高烧不退,还要闷在被子里,这是草菅人命,周宣却忘记了,因为时代的局限性,医学还没有接入到科学当中,存在认知错误是正常的。
二虎上前就是一脚,把太医踹倒,接着沙包大的拳头雨点般招呼下去,没一会儿的功夫太医就只剩下哼哼了。
随从们自然更加信服周宣,就这一手点水成冰,已经被他们惊为天人了,神仙传授的方法还能错?
赶紧用冰块给朱标擦拭身体,随着冰块的融化,带走了过高的体温,没多大功夫,居然真的退烧了。
但朱标依旧很虚弱,不断地咳嗽着,好几次都咳出了血。
“太子殿下的情况很糟糕,马上启程回京!”
周宣俨然已经成为领导者,一声令下,马车继续疾驰。
一路上朱标又高烧了几次,每一次周宣都用物理降温,倒也能让他熬下去。
两日之后,终于到了金陵,朱标被立刻送回皇宫,周宣也去见了朱元璋。
“周爱卿,太子的病真是肺痨吗?”
一进殿门,朱元璋就上前急切的问道,他已得到快马消息,显得六神无主。
“臣不敢欺瞒万岁,太子殿下确实患有肺痨。”
朱元璋的手明显颤抖了一下,英雄一世,难道要白发人送黑发人?
他想到周宣的日记,果真应验了。
经历过最初的绝望,朱元璋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:“这是他的命,咱要立刻捉拿道衍和燕王,来人......”
“万岁不可!”
周宣连忙阻止道:“肺痨无药可救,但不代表无人可救,臣可以试试看,尽力保住太子殿下的性命。”
他可不想老朱逼得朱棣铤而走险,给大明带来一场不必要的征战,最终受害的还是百姓。
朱元璋一阵惊喜:“只要你能治好太子,朕不吝封侯拜相!”
朱元璋闻听此言,冷哼一声:“你驱使锦衣卫当街杀人,而且杀的还是来我大明做生意的外宾,你还将我这个皇上放在眼里吗?”
“你之前的所作所为,咱都已经听锦衣卫汇报过了,你周大人不仅当街杀了一名扶桑浪人,而且还敢借机敲诈回春楼的老板娘,你看看你,浑身上下哪有一点做官的样子?”
对朱元璋的这番指责,周宣顿时叫起屈来:“陛下,这究竟是谁在外面抹黑我的名声?您可不能听信这些谗言啊!”
“那你倒是说说,你所谓的谗言究竟是有几分真,几分假?”
“臣让锦衣卫当街杀人的确不假,可那也是因为那扶桑浪人伤人在前,而且对方还意图对我不利,您也知道,微臣只是文官,不擅拳脚争斗,若不是有锦衣卫恰好巡视至此,微臣怕是就要遭了那扶桑倭寇的毒手了!”
“其次就是敲诈回春楼老板娘的事情,这件事情那更是无稽之谈啊!回春楼因为揽客不周,导致京城内部发生如此恶性的事件,微臣向她索要银两,那也是为了小惩大戒,希望她日后能够长些记性,微臣若是真只贪图那一点银两的话,凭借我这御史言官的身份,想要收些贿赂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……”
周宣说到此处,脸上流露出了一丝市侩的笑容。
他这话说的虽然并不中听,但却也有几分道理。
如他所说,他这个官职所承担的责任本就是约束群臣,监督他们的行为。
他随随便便一张口,便能颠倒黑白,惹事生非,将死的说成活的,将活的说成死的。
李宗之所以会对自己的官职如此看重,还想着要踩着周宣更进一步。
不就是因为这个职位有油水可捞。
那些做贼心虚的官员常需上下打点,买通言官,这样才能换取自己在朝中太平无虞。
像是周宣这样需要穷到敲诈青楼老板来谋利的言官,古往今来也的确实属罕见。
见周宣和自己插科打诨,朱元璋的脸上也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。
“你这家伙倒是长了一张巧嘴,既然你说那银子是为惩治而收,那想来就是收给朝廷的了,既然如此,那咱就代表国库将这笔银两收下,你,拿出来吧!”
面对朱元璋伸出的手,周宣的脸上流露出了一丝窘迫的笑容:“微臣出来的仓促,并未随身带着银两,要不陛下您先借我一点……?”
君臣二人在书房内可谓相谈甚欢。
毕竟朱元璋也是马上君王,向来眼里揉不得沙子。
在听说周宣命令锦衣卫当街斩杀了一名寻衅滋事的扶桑浪人以后,朱元璋心中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没信错人。
他之前只觉得这小子能预测未来,算是对朝廷有几分用途。
可当他知道了对方为了给寻常百姓出头,竟然不惜杀人的时候,朱元璋这才意识到了此人的重要性。
言官最重要的就是有一条硬骨头。
这就是为何周宣之前敢在御书房中出言顶撞,可朱元璋却还是放过了他的原因!
若是刚刚李宗也能有如此胆量,敢与朱元璋死硬到底,那他或许也不会丢了官职。
就在两人畅谈之际,门外的二虎突然传来一声呵斥:“站住,皇上正在与朝臣议事,闲杂人等不得靠近!”
闻听此言,一个急切的声音立刻响起:“二虎,你别拦着我,是娘娘让我来的!”
朱元璋听到门外的这番争执,当即开口说道:“是玉儿吗?咱妹子派你干什么来了?”
“皇上,太孙惊风,刚刚又晕厥了过去,如今许多太医束手无策,娘娘想请陛下定夺!”
闻听此言,朱元璋霍然起身,脸上多出了几分惊慌之态:“咱不是让你们把所有御医全都叫过去了吗?怎么就连那群御医也治不了允炆的病?”
“太孙这次病来的太急,宫中那些御医压根不敢使药,皇上,您快拿个主意吧!”
“二虎,随咱一起过去看看,咱倒是要看看这群御医究竟是不是吃闲饭的,咱倒是要看看究竟是怎样的风魔邪祟竟然敢在皇宫里装神弄鬼……”
所谓的惊风,不过是小孩子犯癔症。
这种病在现代的解释是精神错乱。
可放在古代,这就是纯纯的妖魔作祟!
周宣穿越之前也算得上是饱读史书。
尤其是对于明代历史,他更是了解颇深。
毕竟这是汉人真正意义上所创建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。
这也让周宣在启蒙时代便对其萌生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。
可是即便他饱读明朝史书,却也不记得哪本书里记载过朱允炆年幼时曾得过惊风啊!
周宣只以为这是偶然间的问题。
却不知道早在他穿越过来的那一刻起,蝴蝶效应便已经产生,原本的历史已经因为它的到来产生了偏移和改变。
周宣跟随着朱元璋和二虎,玉儿四人一同来到了马皇后的寝宫。
在这里他终于见到了这位历史上有名的贤明皇后。
同时也见到了那个叔夺侄位,给历史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的建文帝,朱允炆!
此时的朱允炆不过是一个十来岁的孩童。
他躺在床上,身体抽搐,正陷入到昏迷当中。
许多御医跪倒在殿外,眼见着朱元璋到来,他们个个噤若寒蝉,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,生怕会因此触怒了这位冷面君王。
朱元璋大跨步走进寝宫,看到躺在床上的朱允炆,当即红了眼:“这群废物,咱平日里好吃好喝的供养着你们,没想到事到头来,你们竟然连咱孙子的病都治不了!”
马皇后眼见着朱元璋又动了杀心,于是赶忙对其说道:“重八,这怪不得他们,是允炆这病来的突然,所以才导致宫中御医一时间束手无策!”
“侯俊来,你不是宫中首席御医吗?你给咱开出个方子来,咱告诉你,你要是治不好太孙的病,咱就派人将你满门抄斩,让你全家都给允炆陪葬!”
朱元璋的点名无异于阎王点卯。
首席御医侯俊来听到朱元璋的询问,当即颤声说道:“皇上,治疗惊风的各类药材,臣都已经配比完成,只是如今还差一味药引子无从寻找,这才耽搁了太孙的病情!”
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有什么药引子是皇宫当中找不到的?朕看你就是想要推卸责任!”
“是东珠!”
“东海明珠,有去邪,镇静之功效,想要治疗太孙的病症,就唯独缺少一颗东海明珠!”
“不行!”
刘基断然拒绝,他这一生极重名声,文人的风骨便是名重命轻,为了声誉可以连性命都不要,让他如何能这样做?
有明一朝,文臣将名声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近乎变态的程度,被称为万世楷模的海瑞,因为八岁女儿吃了别人的一块饼,竟被他活活饿死。
现在听起来简直就是人性的泯灭,在当时却是受到无数人追捧的存在,所以在这样的道德体系下,刘基如果做出这等荒唐事,简直比死还要难受。
“中丞大人,以你的年纪,至少还能为大明效力三十年,下官实在不想一位有宰辅之能的大臣,被奸佞小人暗害,所以希望您以江山社稷为重,声誉之事,还是留给后世评价吧。”
周宣诚恳的说道,别看在洪武朝之后,会有三杨这样的文臣典范出现,不过在他看来,能力远不及刘基。
三杨为代表的文臣,对于内政的处理自然没话说,不过他们却没有多少军事才能,刘基可是被老朱称赞为吾之子房的人物,历史上有同样评价的,也只有曹操身边的荀彧了。
周宣之所以要救刘基,很大程度是需要他的运筹帷幄,这是李善长胡惟庸之辈不能比拟的优势,也是大明越往后越稀缺的东西。
显然,刘基有些心动了,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,颓然说道:“好吧,为了大明江山,老夫也只能背负当世骂名了。”
“行了啊,老刘,你们文人就是奇怪,看看我,砍下的人头没有二十万也有十多万了,有人说我是杀胚,可是见过我少过二两肉吗,续命而已,不要太在乎。”
蓝玉洒脱的说道,看得出刘基要牺牲自己的名声,他是很痛心的,但不知为何,脸上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。
劝说住了日后能为大明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位大佬,周宣觉得不虚此行,正要举杯庆祝时,忽然外面一阵嘈杂之声。
“哎呀,范大人啊,周大人正在会客呢,不方便。”
“滚开,什么会客,分明是来喝花酒的,本官身为御史,定要揪出这害群之马,你这老鸨子若要袒护,一同问罪,来啊,闯!”
楼下传来范建的声音,刘基脸色一变,他要是冲上来,正撞见自己在青楼,岂不是要完蛋了?
周宣却眼睛一亮,这个倒霉蛋来得正是时候,笑着说道:“中丞大人,你自污的机会来了。”
刘基黑着脸,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呢,就被范建强行推上前台,这家伙,实在可恶!
“周大人,如何处置,那御史带了十几个家丁,一盏茶,我能让他们爬不起来。”
门外传来二虎平静的声音,十几个家丁而已,不配让他紧张。
“大家都是斯文人,干嘛喊打喊杀的,你先到一边坐着去,我来处理。”
周宣说了声,出了门,刚好遇到冲上来的范建。
范建脑袋上裹着白布,血痕犹在,看到周宣之后眼睛冒火,怒气冲冲的上前道:“周宣,被我抓了个正着,身为朝廷命官,还是御史清流,居然来喝花酒,拿下!”
家丁气势汹汹的上前,周宣撇撇嘴,说道:“慢着,我倒是想问问,大明哪条律法规定我不能来青楼?”
范建想了半晌,好像确实没有律法规定,不过他肯定不能就此放过周宣,冷声道:“好,就当没有律法规定,但你每月薪俸不过五两银子,在这里开个包房,怎么也要二十两。”
“建兄对此地的物价,好像比我还清楚嘛。”
范建脸一红,怒声道:“你少废话,只问你哪来这么多银子,分明是贪污受贿,就凭这一点,我也能先行将你拿下!”
周宣呵呵一笑: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,不过让建兄失望了,我今日是应邀而来,不是我花钱,你这条用不到我身上。”
“哼,我倒是要看看是哪个狐朋狗友,他们哪来这么多银子请你!”
从周宣下值,范建就派人盯着他,就等他来青楼之后抓个现行,怎么也不可能让他逃脱。
“我劝建兄最好不要打扰我的这些朋友,他们不喜欢被打扰,惹出事来,怕你承担不起。”
“放屁,我身为御史,京城还有我惹不起的人吗,你给我让开!”
范建怒气冲冲的刚要推门,门开了,然后他就看到面无表情的刘基。
“中,中丞大人......”
看到刘基以后,范建从愤怒的小鸟立刻变成了乖巧的猫咪,躬身缩头撅屁股,长揖到地,声音发颤的打起了招呼。
他做梦也想不到,包间里竟然是刘基,这位清流中的清流,居然也来喝花酒,太刺激了!
就算范建再蠢,也知道自己完了,顶头上司的上司某些不该被人知道的事,现在被他知道了,日后少不了有小鞋穿。
“我就说建兄不要硬闯吧,你说现在可怎么办。”
周宣故意叹了口气。
“下官实在不知中丞大人在此,否则给下官一万个胆子,下官也不敢来......”
“好了,不要再说了!”
刘基冷冷的打断他的话:“既然你都看到了,本官没什么好说的,要不要把本官绑了回御史台?”
“不不不,中丞大人日夜操劳,来此放松放松,合情合理,下官刚才胡言乱语,恕罪恕罪!”
范建哪里敢动刘基一根毫毛,连忙说道。
“既然如此,滚吧!”
“等一下,老刘啊,我可没有你那么好说话,刚才我听得清清楚楚,他说周宣的朋友是狐朋狗友,我倒是想看看,到底谁才是狗!”
蓝玉从包间里出来,一双眼睛里满是杀气。
当范建看到蓝玉的刹那,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,凉国公竟然也在!
得罪刘基,最多就是在御史台被穿小鞋,以刘基的品性,不会做出过分的报复,但蓝玉就不一样了,这可是一言不合就动刀的杀神啊!
“我今日没带卫士,否则你们这些人,早就应该人头落地了,别说你是什么朝廷命官,我杀尔等就想捏死一只蚂蚁那么容易!”
蓝玉忽然话锋一转:“老刘,今天那几个清倌人我包了,如果你再阻挠,我就像打这个御史一样揍你!”
小太监们被周宣的断喝吓了一跳,纷纷将手里棍棒背到身后,举目看过来,眼神中立刻流露出不屑之色。
“你谁呀?”
一个小头目撇嘴问道。
“正七品监察御史,周宣。”
“呵,咱家当是多了不得的人物,敢来管宫里的事,原来是个区区芝麻绿豆的官,哪凉快哪待着去,没你的事!”
小太监颇为高傲的说道。
“本官身为监察御史,本就有监察天下之权,尔等光天化日之下殴打皇孙,你可知是灭门之罪吗?”
“好大的官威啊,不过在宫里可不好使,咱家告诉你,不让皇孙吃饭,是太子侧妃她老人家下的令,万岁爷亲口授权,怎么,你还想抗旨吗?”
和周宣想的一样,刚才吕氏是故意在要朱元璋的话,而后拿着鸡毛当令箭。
“万岁传口谕时,本官也在场,万岁从未说过不让皇孙吃饭,只是让他不要太肥胖而已,你们这样做,分明是矫诏!”
小太监说不过周宣,当起了滚刀肉:“反正咱家有太子侧妃的命令,你敢阻拦,当心惹怒东宫,想想你的前程,周大人!”
“我的前程不需要你们考虑,如果再不放开皇孙,本官不客气了!”
周宣没有与东宫为敌的想法,却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朱高炽饱受摧残,这是作为人的良知使然。
“我看你是活腻了,孩儿们,打他!”
几个小太监撇下朱高炽,奔着周宣而来。
“好大的胆子,你们这些狗奴才,竟然曲解我的意思,来人呀,把他们绑了!”
眼看周宣要挨揍,吕氏忽然走了出来,一脸阴沉的下令,那几个小太监战战兢兢跪倒在地。
“将这几个欺辱皇孙的奴才拉出去,杖毙!”
“啊!太子妃,您不能过河拆桥啊,当时是您说要我们......”
被拿下的小太监极力争辩,一句话没说完,已被掌嘴了数十下,满口鲜血淋漓,再也说不出一句话,像死狗一样被拖走,片刻后就听到一阵惨叫。
“周大人请不要误会我,万岁的话你也听到了,是要让皇孙不能暴饮暴食,只是我手下这几个该死的奴才曲解,才让皇孙受苦,说起来是我管教不周,恕罪。”
吕氏貌似虔诚的道歉。
周宣暗暗皱眉,为朱高炽出头,刚好被她看到,不知会不会被她记恨,但木已成舟,也不想纠结此事了。
“臣相信太子妃,可恶的是奴才,非您之过,此事若传到万岁耳中,恐对太子妃不利,请您多加管束这些奴才,臣告退。”
一言不合就灭口的女人,周宣不敢与之有过多接触,立刻退走。
在离去时,他看到朱高炽那感激的眼神。
“要不两头下注,万一历史走向不能改变,最起码和燕王一脉也能结下善缘......”
回去的路上,周宣考虑起前途。
原本不想靖难之役发生,朱标堪称历朝太子中的出类拔萃者,或许英武不及朱元璋,却是难得的守成之主,若他能续命,战乱便不会发生,百姓远离刀兵之苦,是个圆满的结局。
但从对吕氏的印象来看,这女人怕是要作妖的,朱标原配太子妃常氏过身,她就是未来的皇后,一个这样的皇后在,始终是个不安稳的因素。
何况为朱高炽仗义执言,这女人必定记恨,日后少不得找麻烦。
“要不,在日记里写点坏话,让老朱废掉这个儿媳妇?”
念头一闪而过,周宣随即否定,一个外臣妄议宫闱妃子,估计脑袋搬家要比吕氏被废来得快。
没办法,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。
还要到御史台坐班,刚到府衙,就被叫去开会了。
入内时发现御史台百余言官均已到场,阵仗不小,周宣暗暗担心,不会出什么大事了吧?
“御史中丞刘基刘大人到!”
众御史纷纷起身行礼,周宣有点小激动,终于见到刘基了!
刘基,字伯温,在后世名声响亮,和诸葛武侯一般的神仙人物。
当然,许多事迹多为想象杜撰,真正的刘基也不是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的超级军师,不过他确实足智多谋,并且为人刚正不阿,高风亮节,可以称得上一代名士。
以周宣的品级,轻易见不到御史中丞,今日算是如愿了。
“本官召集诸位前来,乃是一件大事要做。”
刘基开场很直白:“据可靠消息,新晋凉国公蓝玉,私募五百假子,意图不轨,本官明日要上书弹劾,尔等为御史,有监察之责,是否愿随本官一同上书?”
周宣大惊失色,该来的迟早还是要来的。
刘基与蓝玉的龌龊由来已久,蓝玉恃军功而骄,多有出格举动,刘基身为御史中丞,自然多有弹劾,数年来摩擦不断。
不过这仅仅是表象,作为穿越者,周宣知道实际上是淮西勋贵集团和文人集团的明争暗斗,两人不过是被推到前台而已。
淮西勋贵早年追随朱元璋打天下,已成骄兵悍将,如今坐稳天下,自然十分放纵,却也大大的威胁到文臣集团的利益。
天下未定时,彼此还能共患难,如今则是互相拆台,抓到机会便要将对方置于死地。
了解历史走向的周宣,很清楚笑到最后的是文臣集团,一场蓝玉案,淮西勋贵几乎被斩尽杀绝,不过朱元璋深知平衡之术,接着又是一场胡惟庸案,文臣被砍得人头滚滚,不敢造次,勉强达到了朝堂上的平衡。
但百年之后,土木堡之变将勋贵集团全部断送在塞外,此后文臣一家独大,甚至威胁到皇权,皇帝不得不重用阉人,以阉党克制,直到大明灭亡。
周宣自然属于文臣集团,不过他也不想淮西勋贵全部变成老朱刀下的一块肉,无论日后有没有靖难之役,像蓝玉这样能打的将军,还是需要抢救一下。
毕竟北方游牧民族伤了元气,却没有灭绝,休养生息之后就要卷土重来,朝廷若连领军的将军都没有,如何抵御?
想到这里,周宣上前拱手道:“中丞大人,下官不赞同!”
周宣错愕,原来二虎为了救他,已深陷死地。
想来也对,本该最为忠诚于朱元璋的锦衣卫都指挥使,无论什么原因,矫诏是绝不可原谅的。
“此事因我而起,我会向万岁说明缘由的。”
“不用做无用功,我比你更了解陛下。”
二虎显然生死看淡了,甚至不想挣扎,因为他知道朱元璋的逆鳞在哪里。
“那倒也未必。”
对于能否救下二虎,周宣还是有信心的。
一路无话,二人回到金陵,入宫面圣。
偏殿里,朱元璋面带微笑,却显得很渗人,刚拜倒时,二虎就知道自己死定了,陛下只要这副表情,肯定会有人头落地。
“臣周宣,拜见吾皇万岁。”
周宣行了个大礼。
朱元璋笑着说道:“周爱卿请起,先去殿外等候,咱有事要处理。”
“恕臣不能从命。”
“你想抗旨?”
“臣不敢,但臣知道万岁要处置二虎,所以臣必须在场。”
已经很久没人敢忤逆自己了,就连太子朱标进言时,都需要察言观色,周宣一个小小的御史,居然敢摆出这副态度,朱元璋的怒气更甚,脸上的笑容却更浓了。
“也好,你算是当事人之一,旁听无妨。”
朱元璋看向二虎,微笑道:“是咱给你旨意,还是你自觉点?”
“卑下万死之罪,无需陛下旨意,卑下这就回家,将一家老小斩尽杀绝,再把卑下这颗人头一并送上。”
二虎波澜不惊的叩首。
朱元璋哈哈一笑:“你虽然跟随咱多年,可今日犯了大忌,咱想留也不能留,你倒是识趣,咱不能太无情了,十二岁以下的男丁可活,赏你个全尸。”
“谢陛下天恩。”
二虎居然露出喜色,觉得这个结果比他预料的要好很多。
这些日子接触朱元璋,还没觉得认知里的印象和历史上杀得人头滚滚的冷面帝王相符,今日一见,老朱能一边带着笑脸,一边轻描淡写的杀人,才知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。
每个帝王都有被迫害妄想症,因为帝王从来是高危职业,对于身边任何人都要提防,哪怕只有一点苗头,也必须要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二虎的行为,妥妥触碰到了老朱的逆鳞,作为权力的野兽,他绝不会容忍身边人打着自己的旗号行事,哪怕这件事是正确的。
“万岁,臣有话说,先请都指挥使大人回避,此事关系天机。”
朱元璋正在气头上,当然不会很冷静,笑道:“你在让咱做事吗?”
周宣感觉背后发凉,因为面前这个老狮王,已经动了真怒,正在逐渐露出锋利獠牙。
“请万岁以江山社稷为重,对了,臣觉得有必要请皇后娘娘旁听,因为臣要说的,是皇家之事。”
周宣不得已用出上帝视角的金手指了,不能辜负二虎的救命之恩。
果然,听周宣提起马皇后,朱元璋冷静了一些,沉吟问道:“到底什么事,你别给咱卖关子。”
“臣说了,此事关系到皇家,大明的江山社稷,不足为外人道哉。”
“神神秘秘的,以咱二十年前的脾气,早就先给你五十大板了,算了,来人,请皇后。”
朱元璋看了看二虎,冷声道:“你且退下!”
“卑下告退。”
二虎躬身退出偏殿,临走时不忘给周宣感激的眼神。
片刻之后,马皇后前来,见偏殿里只有朱元璋和周宣,疑惑问道:“陛下正在和周大人商讨国事么,臣妾不便旁听吧?”
有外人在的时候,马皇后遵循大礼,姿态放得很低。
“皇后,这里没有旁人,就不要恪守礼法了,咱别扭。”
“重八,发生啥事了?”
“问这小子,他告诉咱有重大机密,要咱请你来一起听,咱自己在这里他不肯说。”
马皇后心中疑惑,问道:“周大人,到底何事?”
“万岁,皇后娘娘,微臣偶得天机,却不敢示人,因此事关系重大,本以为是无稽之谈,但今日迎接大军时发现端倪,为大明江山计,不得已拿出来。”
周宣拿出笔记本,恭恭敬敬的放在了龙书案上。
朱元璋和马皇后打开一看,只见最新书写的只有一行字,太子崩殂,允炆继位,天下大乱。
“啪!”
朱元璋拍案而起,将笔记本狠狠摔在地上,他的额头青筋凸出,一双虎目已然血红,恶狠狠地瞪着周宣,怒吼道:“妖言惑众,周宣,你当真咱不忍杀你吗!”
太子是朱元璋的心头肉,近日来虽有恙在身,太医却说过只需调理一段时间便会痊愈,当他看到周宣将儿子写死之后,立刻变成一头嗜血猛兽,要将诅咒儿子的人撕碎。
马皇后也是花容失色,却不像朱元璋那样失去冷静,连忙安抚道:“重八,别动怒,听周大人说下去。”
朱元璋眼睛喷火:“你最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,否则咱将你凌迟!”
老朱的反应在周宣的意料当中,心里虽然害怕,但还是要继续说下去,已经不单纯为了自己和二虎,更是为了初定的大明江山,天下百姓已禁不起折腾了。
“万岁,若臣有私心,大可装做什么都不知道,不会引火上身,可真如批言那般,大明动荡,是臣不愿看到的,故而臣冒着杀头的风险,还是据实上奏。”
朱元璋的胸口剧烈起伏,咬牙道:“你说说看,即便太子不幸,天下怎么会乱,是谁搅动天下大乱的!”
“臣认为,是四皇子朱棣。”
“周大人,不可乱说!”
马皇后连忙阻止,朱棣可是镇守边关的藩王,除非有实证,否则就是诽谤皇族,周宣是要被五马分尸的。
“皇后娘娘,今日臣奉皇命同道衍大师论道,已看出燕王胸怀帝王之志,若太孙登位,如何能震慑,天下大乱绝不是危言耸听。”
马皇后感觉六神无主,忍不住看向朱元璋。
朱元璋深吸一口气,说道:“你的这本天书日记,倒是料事如神,不过为了皇家的脸面,咱也只能对不起了,来人啊,把周大人请到诏狱,好生招待!”
最新评论